五岁公马深山走失,无人机救援部热成像精准寻回
10 月 7 日晚间,泉州丰泽区某水库附近的马术中心上演了一场紧急搜救:5 岁公马 “云驰” 趁夜色溜出马房潜入深山,中国国际救援中心无人机救援部凭借热成像技术,在走失时间过去 5 小时后,最终在密林中将其成功寻回。

事发于 10 月 7 日傍晚 5 点 30 分左右。马术中心许先生说回忆讲,公马“云驰” 不知如何挣脱束缚,独自向山林深处走去。四名工作人员搜寻 2 小时无果,天色渐暗后紧急报警。
接到报警后,城东派出所立即联系中国国际救援中心无人机救援部。当晚 8 点,郭鸿治、宋金龙等中国国际救援中心无人机救援部救援人员,携带搭载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抵达现场。“山区植被茂密,夜间可见光搜索完全失效,只能依赖热成像技术。” 救援部大队长宋金龙解释。

首轮搜寻随即展开,但困难远超预期。“天气炎热,山林里的地热、动物热源相互干扰,屏幕上全是亮点。” 副大队长郭鸿治透露,20 分钟搜寻无果后,无人机电池耗尽,团队被迫暂停更换设备。根据饲养员提供的关键信息“马的正常体温在 38℃左右,比人体温高不少。” ,救援团队调整策略 —— 放弃无差别扫描,重点追踪高温热源。当晚 9 点 10 分,换好电池的无人机重新升空。飞手操控设备以走失点为中心,呈螺旋状扩大搜索范围,热成像镜头聚焦于 37℃-40℃区间的热源。“我们降低飞行高度至 50 米,逐片树林排查热信号形态。” 郭鸿治说。

十几分钟后,屏幕上出现的异常热斑让所有人精神一振:“那个亮点不是圆点,而是明显的长条形,放大后能看到头部和躯干的轮廓,正是马的形状!” 郭鸿治立即标记坐标,通知地面人员赶赴定位点。在无人机指引下,工作人员穿越两处陡坡后,终于在一片开阔草场发现了 “云驰”。当晚 10 点 30 分,“云驰” 被安全牵回马房。对于此次搜救,宋金龙强调了技术与经验的结合:“热成像技术基于物体红外辐射成像,能穿透夜色和植被,但只有结合目标生物的体温特征精准筛选,才能避免误判。”
此次搜寻任务的成功,正是科技与应急救援完美结合的结果